厭音癥實際上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常見
我們大多數人在聽到某人的聲音時都會感受到那種強烈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排斥感。在黑板上刮指甲.但對于某些人來說,對噪音的強烈反應也可能由更常見、更平凡的聲音引發。
這種敏感性被稱為厭音癥,英國最近的一項調查表明,患有這種疾病的人比以前想象的要多。
觸發聲音包括咀嚼、咕嚕咕嚕、打鼾和呼吸等,反應范圍從輕微的刺激和憤怒到干擾日常生活的痛苦。
“我們的調查捕捉到了病情的復雜性,”解釋牛津大學臨床心理學家簡·格雷戈里(Jane Gregory)是該研究的合著者,該研究于2023年3月發表。
“厭音癥不僅僅是被某些聲音惹惱,而是當你無法擺脫這些聲音并因此而錯過事情時感到被困或無助。”
倫敦國王學院心理測量學家Silia Vitoratou與Gregory及其同事使用一種算法,以反映英國人口普查數據的方式,將志愿者分布在性別(包括非二元),年齡和種族中,以獲得18歲以上人群的代表性樣本。
772名志愿者完成了一份關于潛在觸發聲音及其情緒反應的調查問卷,探討了厭音癥的5個方面:情緒威脅感,內部和外部評估,爆發和影響。研究人員還采訪了26名自我認定患有厭音癥的人和29名沒有厭音癥的人。
“英國厭音癥的患病率為18.4%,”該團隊發現,解釋這些發現僅代表英國,在世界其他地區可能有所不同。
許多可能引發厭音癥的聲音也不太受到更廣泛人群的喜愛。大聲咀嚼引發了受訪者最厭惡,而許多其他聲音則引發了廣泛的刺激。
但是,厭音癥患者和普通人群之間存在兩個關鍵差異。
首先,對普遍不喜歡的聲音的負面情緒往往伴隨著更敏感的人群的憤怒和恐慌。他們報告說感到被困或無助,無法逃離噪音。
“這是關于感覺你對聲音的反應方式有問題,但也無能為力,”說格雷戈里。這會導致內疚、羞恥、焦慮和退縮。
最后,患有厭音癥的人更有可能受到正常呼吸和吞咽等聲音的困擾,而這些聲音在一般人群中沒有引起任何反應。
“重要的是,我們的研究表明,英國每5人中就有1人會出現嚴重的厭音反應,但只有一小部分人知道這個詞,”解釋維托拉圖。
“這意味著大多數患有厭音癥的人沒有一個名字來描述他們正在經歷的事情。
在調查之前,只有不到14%的樣本人口知道厭音癥。
“發現你并不孤單,其他人對聲音也有這種反應,這真是令人欣慰,”著名的格雷戈里。“要知道你正在經歷的事情有一個詞。”
研究人員的調查可能是幫助其他臨床醫生識別那些受到這種疾病困擾的人的有用工具。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厭音癥是一種相對常見的疾病,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確定這種情況在什么時候在痛苦,影響和治療需求方面變得'紊亂',”研究人員說。結束.
這項研究發表于公共圖書館一號.
本文的一個版本于 2023 年 3 月首次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