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id="rew6m"><dfn id="rew6m"></dfn></video>

  • <b id="rew6m"><address id="rew6m"></address></b>

    1. <source id="rew6m"><address id="rew6m"><ol id="rew6m"></ol></address></source>
    2. <b id="rew6m"><small id="rew6m"></small></b>

      <b id="rew6m"></b>

        <b id="rew6m"></b>

      論文撤稿數量攀升表明學術界自律加強

      2018-11-13

      2018年10月26日出版的《科學》刊發了5篇新聞特寫,分析全球論文撤稿情況。

      文章認為,全球論文撤稿數量迅速增長,并非科學界的危機,而是反映了相關監管正逐步加強。

      全球最大的論文撤稿數據庫?retractiondatabase.org

      這一數據庫是由名為“撤稿觀察”(Retraction Watch)博客的工作人員所創建,截至目前有超過18000條數據。

      其撤稿論文和會議摘要可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甚至有一篇1756年的),涵蓋了許多學科,并按照論文分類法來記錄撤稿原因。《科學》的這組新聞特寫采用了該數據庫截至2018年8月30日所有數據,并按照論文發表時間而非撤稿時間,排除了將近7500篇撤稿的會議論文摘要(conferencepaper abstracts),約占數據庫中所有撤稿的40%。

      具體方法細節參見:www.scim.ag/RWmethodology?論文撤稿數量大幅攀升

      統計表明,過去10年中期刊撤稿論文數量增長了10倍,其中約60%的論文涉及學術欺詐,包括編造數據、偽造同行評審以及其他違反學術道德的行為。

      撤稿數量的激增導致許多有識之士呼吁出版界、編輯和其他方面加大監督力度,以更大的努力來根除不良科學行為。

      這也促使紐約的兩位資深醫學記者伊凡?奧蘭斯基和亞當?馬庫斯創建了“撤稿觀察”博客。他們收集整理撤稿論文清單,分析撤稿原因,建立數據庫。

      近日,這一目前最大、最全面的撤稿數據庫向公眾開放提供搜索查詢。

      少數人犯錯嚴重

      在撤稿數據庫的30000名作者中(包括合著者),500個作者所撤稿的論文就占了所分析的10500篇撤稿論文的大約四分之一。其中有100人撤稿論文數量達到13篇或更多。

      這些撤稿原因基本上是故意不當行為,而不是研究錯誤。

      例如,德國麻醉師Joachim Boldt累計撤稿近90篇論文,調查人員認定他存在編造數據和其他違反學術道德行為。更有甚者,他還讓他的病人接受未被證實的外科治療,直接威脅病人的健康和生命。

      據相關報道,德國當局正考慮對Joachim Boldt提起刑事指控。

      合著者躺槍

      當一個科學家因為科學不端行為而撤回論文時,其合作者的職業生涯可能也會受損害。合作者面臨著一個令人無奈的努力來清除他們在撤回論文名單上的名字。

      德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分校的會計學教授托馬斯?霍爾(Thomas Hall)與他合著的2002年一篇論文被撤回,僅僅是因為該論文的另一位作者James Hunton被判犯有嚴重的不當行為。

      馬斯?霍爾教授不得不多次懇求出版商重新考慮2015年撤銷該論文的決定。

      羅馬尼亞和伊朗表現“突出”

      美國和中國論文撤稿絕對數量世界領先。但從相對指標看,撤稿排名最靠前的國家是伊朗和羅馬尼亞。

      撤稿率因國家而異,目前采用兩種指標進行國家間撤稿比較:一是2003年到2016年每美元國家科研經費的撤稿數,這是衡量一個國家科研規模的指標。

      二是篇均發表論文的撤稿數。從經費指標看,羅馬尼亞位居榜首(美國34位,中國14位)。

      羅馬尼亞長期以來存在十分活躍而且執著的監督志愿者,導致羅馬尼亞有很高的撤稿率。

      從第二個指標篇均發表論文的撤稿數來看,在2003到2016年發表了至少10萬篇論文的國家中,伊朗位居榜首,羅馬尼亞排名第二。

      伊朗撤稿論文中虛假同行評議現象嚴重。

      撤稿并不完全等同科研不端

      對約10500撤稿期刊論文分析顯示,撤稿論文的數量一直持續增長,至今仍在持續,這一現象令人擔憂。

      由于許多出版商在撤稿時并不清楚地說明原因,導致數據分析以及數據完整性還存在問題。此外,確定那位作者直接對撤稿負責也有一定難度。

      “撤稿觀察”數據庫包括了從撤稿通知中提取的撤稿原因詳細分類(盡管少數通知沒有說明撤稿原因)。

      總的來看,近40%的撤稿通知書并未提及舞弊或其他不當行為。相反,論文撤稿是因為錯誤、可重復性問題以及其他原因。

      當然,要準確地確定一篇論文被撤稿的原因極具挑戰性,大約2%的撤稿通知含糊其詞,模棱兩可。

      出版倫理委員會(COPE)目前已發布指南,明確不管論文是要修正還是被撤稿,都應在通知中詳細說明原因。

      一些專家認為,撤稿通知應指明論文問題的性質,以及是由作者還是期刊負責。總之,撤稿報告的透明性將幫助科學變得更強大。

      學術界自律加強

      初步統計表明,撤稿數量的增長似乎并不代表學術欺詐增多,而是反映了學術界加強自律。

      主要表現在:一是盡管年度撤稿的絕對數量有所增長,但增長速度卻放緩了。

      在過去幾十年中,撤稿論文絕對數已從2000年前的每年不到100篇上升到2014年的近1000篇。但是相對撤稿還是較少的,目前每10000篇論文中只有4篇被撤稿。

      盡管這一比率從2003到2009大約翻了一倍,但自2012以來保持在穩定水平上。

      二是越來越多的期刊加強了監管。

      近年來,報告撤稿的期刊數量有所增長,例如1997年只有44種期刊報告撤稿1篇論文,但到了2016年,報告撤稿的期刊達到了488種,增長了10倍以上。

      根據醫學圖書館協會雜志(JMLA)報道,2004年,在采樣生物醫學期刊中只有四分之一報告有撤稿政策,到2009年有超過12000期刊發布了處理撤稿問題的政策。

      這也反映了越來越多的期刊加強了論文監督。

      此外,公眾監督也在加強,許多科學家們通過揭發公共論文網站上的論文的學術不端,也增加了期刊的壓力。

      三是高質量期刊更重視建立撤稿機制。

      根據JMLA報道,截至2015年,在147種高影響因子期刊中有三分之二的已制定了處理撤稿問題的具體政策。

      參考文獻: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2/6413/390

      轉載本文請聯系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注明本文來自賀飛科學網博客。

      鏈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15-1143397.html

      寶寶起名

      本站所有相關知識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之用,部分來源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如無意侵犯您的權利,請與小編聯系,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核實并給予反饋。
      相關期刊推薦
      計算機產品與流通

      計算機產品與流通

      信息科技 - 省級期刊

      文學教育

      文學教育

      中國文學 - 省級期刊

      大眾商務

      大眾商務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投資與創業

      投資與創業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青年文學家

      青年文學家

      世界文學 - 省級期刊

      視界觀

      視界觀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區域治理

      區域治理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商品與質量

      商品與質量

      合作期刊 - 國家級期刊

      中國市場

      中國市場

      合作期刊 - 國家級期刊

      教育界

      教育界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video id="rew6m"><dfn id="rew6m"></dfn></video>

    3. <b id="rew6m"><address id="rew6m"></address></b>

      1. <source id="rew6m"><address id="rew6m"><ol id="rew6m"></ol></address></source>
      2. <b id="rew6m"><small id="rew6m"></small></b>

        <b id="rew6m"></b>

          <b id="rew6m"></b>
        初爱视频教程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