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溫有記錄以來首次超過2°C閾值
歐洲哥白尼氣候監測機構周五的全球平均氣溫首次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兩攝氏度以上周一說,并補充說周六可能會延續前所未有的變暖趨勢。
預計數月的異常高溫將使 2023 年成為歷史上最熱的一年,干旱、大規模野火和猛烈的風暴肆虐著地球大片地區。
根據最新數據,11月17日全球氣溫比工業化前平均水平高出2.07°C,歐盟的氣候變化服務 (C3S)。
“這是全球氣溫比1850-1900年水平高出2°C以上的第一天,”說薩曼莎·伯吉斯(Samantha Burgess),X(前身為Twitter)的C3S副主管。
初步數據顯示,這一記錄一直持續到周六,氣溫比工業化前的平均水平高出約2.06°C。哥白尼說在 X 上。
氣候監測員將在周二之前確認這一數字。
2015年《巴黎協定》確立了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遠低于”2°C的目標,并致力于更安全的1.5°C。
如果個別天數超過2°C,這并不意味著已經突破了巴黎閾值,而是該協議指的是幾十年來測量的平均值。
氣候專家敦促世界以下限為目標,以避免重大氣候影響,如熱浪、超級颶風和冰蓋融化。
他們將變暖定義為相對于1850年至1900年的平均水平,“30年全球平均水平的增加”。
與該參考期相比,目前的氣候被認為變暖了近1.2°C。
“變暖極限”越來越近”
超過2°C目標的第一天是今年一系列記錄的一部分:根據哥白尼的說法,10月是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月份,自6月以來每個月都是如此。其中說2023 年將“幾乎肯定”超過 2016 年創下的最熱年份。
除了這些官方記錄之外,科學家們還表示,更遠的氣候數據(如樹木年輪或冰芯)表明,今年的氣溫可能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可能是10萬多年來最溫暖的。
10月份的氣溫比哥白尼(Copernicus)工業化前時代當月的平均值估計高出約1.7°C本月早些時候說.
監測員補充說,自1月以來的全球平均氣溫是自1940年以來的最高記錄,比1850-1900年工業化前的平均水平高出1.43°C。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周一發布的年度排放差距報告稱,在截至10月初的一年中,有86天的氣溫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5°C。
雖然這并不意味著《巴黎協定》的門檻已被突破,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警告說,這些記錄“表明我們越來越接近”。
11 月 30 日至 12 月 12 日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舉行的 COP28 會議的領導人將不得不對一份關于世界巴黎承諾的詛咒進展報告做出回應,此前重大科學研究已經明確表明世界遠未走上正軌。
預計會議將起草對《巴黎協定》的第一次正式評估,并在可能的情況下制定糾正措施。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