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宇航局剛剛揭示了一個隱藏在舊任務數據中的7行星系統
美國宇航局的開普勒任務在經過九年多富有成效的行星狩獵后于2018年結束。太空望遠鏡發現了數千顆行星,其中許多都以它的名字命名。但它也產生了大量的數據,系外行星科學家仍在分析這些數據。
現在,一組研究人員對開普勒數據海洋中的七行星系統有了新的認識。
這顆恒星被稱為開普勒385,距離地球約4,670光年。它的一些行星早在2014年就被確認了,而一些行星仍然是候選行星。但在一份新的更新目錄中,系外行星科學家已經確認了其余的行星,并揭示了這個罕見系統的新細節。
宣布新目錄的論文稱為”更新的開普勒行星候選者目錄:關注精度和軌道周期."第一作者是美國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研究科學家杰克·利紹爾(Jack Lissauer)。該論文將出現在行星科學學報.
“我們已經收集了迄今為止最準確的開普勒行星候選者及其特性清單,”Lissauer說。“美國宇航局的開普勒任務已經發現了大多數已知的系外行星,這個新的目錄將使天文學家能夠更多地了解它們的特征。
多年來,科學家們已經知道開普勒385行星系統。它的一些行星早在2014年就被確認了,而其他行星仍然是候選行星。但更新的方法和完善的數據帶來了新的理解和發現。
該目錄背后的研究團隊表示,它列出了所有已知的開普勒行星候選者,這些行星只圍繞一顆恒星運行和凌日。最有趣的系統之一是開普勒385,它擁有七顆行星,離恒星如此之近,以至于它們沐浴在它的熱量中。這七個都比地球大,但比海王星小。
開普勒385與太陽相似,但更大更熱。它大了 10%,熱了 5% 左右。它是極少數恒星之一,有超過六顆行星或候選行星圍繞它運行。
最里面的兩顆行星都比地球略大。根據新目錄,它們可能都是巖石。它們甚至可能有大氣層,盡管如果它們有,它們會非常薄。其余五顆行星的半徑大約是地球的兩倍,并且可能有厚厚的大氣層。
“我們對開普勒系外行星目錄的修訂提供了對系外行星特性的第一次真正統一分析,”共同作者、加拿大系外行星天體物理學研究主席、加拿大魁北克畢曉普大學教授Jason Rowe說。
“對所有行星和恒星特性的改進使我們能夠對系外行星系統的基本特性進行深入研究,以更好地了解系外行星,并直接將這些遙遠的世界與我們自己的太陽系進行比較,并專注于開普勒-385等單個系統的細節。
但新目錄不僅僅是這個罕見而有趣的系統。開普勒385只是近4400顆行星候選者和700個多行星系統中的亮點之一。
隨著對承載所有這些行星的恒星的測量的改進 - 特別是來自的歐空局的蓋亞恒星測量航天器——研究人員能夠更好地分析凌日持續時間的分布。
凌日持續時間是探測系外行星分布的重要工具。它涉及軌道偏心率,其范圍從偏心率為零的圓形軌道到高度拉長的軌道。
對于大多數系外行星來說,沒有足夠的數據來單獨測量它們的偏心率。但研究人員開發出了可以表征凌日系外行星群的偏心率分布的方法。這是新開普勒目錄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使研究人員得出了一些新的結論。
主要問題涉及多行星系統中行星軌道的性質。
“雖然以前的研究已經推斷出小行星和具有更多凌日行星的系統往往具有較小的軌道偏心率,但這些結果依賴于復雜的模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系的共同作者Eric Ford說。
“我們的新結果是一個更直接和獨立于模型的證明,即具有更多凌日行星的系統具有更多的圓形軌道。
就潛在的宜居性而言,開普勒385系統是一個啞彈。
所有七顆行星都位于宜居帶內,并沐浴在強烈的輻射中。事實上,它們這七顆行星在單位面積上從恒星接收的熱量比我們太陽系中的任何行星都多。但這項新工作與宜居性無關。
這是關于一個新的開普勒目錄,它比它的前輩更詳細和準確。
“自從開普勒停止從其主要視野收集數據以來,已經過去了十多年,”作者寫道。“盡管如此,開普勒行星候選者名單仍然是已知最大和最均勻的系外行星集合。
現在,我們有了關于所有這些行星的更好的數據。誰知道它還會產生什么其他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