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更多的博士逃離科學?
在學術界和工業界工作過后,我很清楚一件事:學術界經常關注永久新穎性的想法。“和其他人不一樣!”天哪,不要模仿你的博士導師的工作,否則你永遠不會獲得終身教職(即使你的博士導師的研究是讓你愛上知識的原因)。這種追求是愚蠢的。真正的新想法不會從樹上掉下來,而且非常非常罕見。不可能每年都有驚人的新和不同,并導致許多不快樂的人追逐引用次數或他們的H指數。
唉,在“現實世界”中,沒有人關心新奇。為什么?因為新穎性本身并不能轉化為對社會有用和有價值的東西。
工業雖然高度不完美,但專注于通過產品和服務創造價值。通常不喜歡被斥為“科學博覽會項目”的新想法......直到它們成熟到足以貨幣化。學者不擅長“硬化”技術,通常沒有預算。如此多的想法仍然處于不確定狀態。然而,驚喜!有人從助理到副教授是基于非常單薄的工作。
對學術界的另一種看法是思考其最初的目的。恕我直言,你的產品不是不斷創新,而是將知識歸結并濃縮成結構化產品,例如教科書或課程大綱,或者將人們曾經困惑的領域的一個角落聯系在一起的驚人論文。在創建有組織的知識體系時,您會發現需要填補的空白和漏洞,或者意識到人們一直在錯誤地思考理論或框架。然后,您可以真實性地跳入并填補空白。我相信,大學的激勵措施不會獎勵這種行為。
但可惜的是,社會對教科書的重視程度不如最新的iPhone,因此考慮到他們的腦力,學者的報酬過低。
簡而言之,如果你接受一個充滿想法和知識的環境,然后濃縮和組織這些知識,找到漏洞并堵塞它們,那么你很可能會發現學術界非常有益,特別是如果你可以忽略你的政治同事和你的大學帶來資金的壓力(這應該是首席執行官的行為, 不是大學校長或系主任)。
但是,如果你受到外部壓力的誘惑,比如如何以一定的生活水平養家糊口,擔心工作保障,或者想選擇你住的地方——那么不要留在學術界——離開。我認為那些離開學術界的人有實際的考慮,超過了他們在純知識中找到樂趣的能力。
好消息是,工業界可能會把你的博士學位解構成一套技能,并找到你部分的用途,并支付你的豐厚報酬(在STEM領域),但可能永遠不會有“你們所有人”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