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學術界的職業總是低工資的代名詞?
這個問題的前提是可疑的。學術工資不低。
我將以我的祖國澳大利亞為例。講師的薪水(既定學術生涯的最低水平約為每周 2000 美元。正教授是3500美元。您可以擁有更高和更低的職位和薪水,但大多數全職員工將在 2000 美元到 3500 美元之間。由于大學的金字塔結構,這些工資大多處于低端。
我們是否與平均工資相比?澳大利亞的周工資中位數約為 1500 澳元。因此,在他們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里,學者將遠高于平均水平。
對于受過類似教育的職業呢?擁有研究生學位,工資中位數約為 1600 美元。
這種差異在美國和英國等工資中位數較低的地方更為明顯。
你可以聲稱學術工資低的唯一方法是假設同樣的人,在工業界,都會得到的工作,他們的資格工資遠高于平均水平。
問題不在于工資,而在于從資格到既定職業的不確定路徑。那些足夠聰明的人可以完成研究資格,可以直接從教學資格進入入門級的專業或管理角色,并在此后擁有相對安全的職業生涯。在學術生涯中,他們將花費數年時間獲得博士學位,隨后可能再進行幾年的會期教學或博士后研究。這項工作每小時的報酬相當高,但高度隨意和不穩定。
本站所有相關知識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之用,部分來源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如無意侵犯您的權利,請與小編聯系,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核實并給予反饋。